董卓军在率土之滨中的渗透策略主要依托其独特的阵营技术、兵力优势及资源控制能力。通过封邑技术提升军垦营地产量,结合黩武技术提前解锁兵营,董卓军能在发育期快速积累兵力优势。其核心渗透逻辑在于利用前期高额兵力压制群雄势力,同时通过势不两立技术限制敌方借地出征,逐步蚕食关键城池的防守空间。
渗透行动需围绕资源州展开,雍州、兖州、豫州是董卓军的战略重心。由于董卓军无法飞地且名额有限,需集中兵力逐个击破关卡。在攻城阶段,董卓军可凭借速战技术缩短行军时间,配合死守技术的70%伤兵回复率,形成持续作战能力。董卓军对司隶的掌控直接影响胜负,需优先占领洛阳并阻断群雄势力进入司隶的通道。
董卓军需避免分散作战,建议以2-3个主力团为核心,针对敌方要塞群实施压秒集火。攻城时利用骑兵快速突袭薄弱点,步兵驻守巩固战线,同时派遣拆迁队同步推进。由于董卓军资源消耗巨大,需严格控制土地开发优先级,分城布局应围绕前线要塞群展开,确保资源补给线不被切断。
对抗群雄势力时,董卓军需利用同袍技术增强同盟协作,通过沦陷敌方主城实施压制指令。中期需警惕群雄势力的强攻技术反扑,该技术能令敌方在进攻胜利时回复50%伤兵。渗透后期应转向防守,依托势不两立技术封锁敌方借地路径,并通过持续消耗战削弱敌方有生力量。
最终阶段需集中兵力固守州府,尤其是长安与洛阳五座核心城池。董卓军获胜条件为占领洛阳,但征服奖励需额外控制长安等五州府。此阶段需协调全阵营放弃次要战场,将主力调往司隶决战。若操作得当,董卓军可凭借前期积累的兵力与技术优势,在资源枯竭前完成战略目标。